深晚報道丨建立國際運輸新動脈 “深贛歐”中歐班列從鹽田首發啟程
5 月 12 日,鹽田港集團與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政府、贛州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,簽署《深贛港產城一體化合作區項目協議書》,并共同見證 " 深贛歐 " 中歐班列(深圳—贛州—德國杜伊斯堡)從深圳鹽田港首發啟程。
江西省委副書記、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,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,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黃敏,鹽田區政府副區長羅毅,以及深贛兩地相關政府部門、口岸單位,還有鹽田港集團、贛州國際陸港、鹽田國際等企業負責人出席儀式。鹽田港集團董事長孫波主持儀式,集團總裁劉南安、深圳海關副關長譚華、南昌海關副關長周維穎發表講話。

深贛港產聯動 打造物流發展新動能
此次項目協議書的簽訂,標志著 " 特區 + 老區 " 合作共建的深贛港產城一體化合作區項目正式落地。該產業項目位于贛州市南康區,規劃構建 " 一港一園一區 ",即贛州國際陸港、贛深現代電子信息產業園、贛州綜合保稅區。
據悉,贛州國際陸港按照 " 以港促產、以產興城、港以城興 " 的思路,以 " 百萬標箱、樞紐大港 " 為發展目標,通過海鐵聯運平臺,帶動海港對陸港的有效牽引以及陸港對海港的有效補給,打造國際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,實現海港、陸港、臨港產業、城區的一體化融合發展。

鹽田港集團將充分利用港口建設運營經驗,啟動贛州國際陸港的一體化規劃建設,全面提升贛州國際陸港的操作效率、服務水平、管理能力,推動贛州國際陸港轉型升級。同時,充分發揮鹽田港集團港口資源帶動效應和鹽田港國際航線密集優勢,通過海關監管方式創新,為 " 贛(州)鹽(田)組合港 " 定制 " 一關兩港 " 監管模式,形成以鹽田港為樞紐、贛州國際陸港為支線的 " 組合港 ",將鹽田港的 " 閘口 " 延伸至贛州國際陸港,打造公共型多式聯運樞紐港。
項目合作后,企業將貨物交到贛州國際陸港視同交到鹽田港,預計每年將為鹽田港增加超過 20 萬標箱的中轉箱量,同時大力提升鹽田港海鐵聯運的箱量占比。
項目開創了深圳、贛州產業優勢互補、港產聯動發展、" 特區 + 老區 " 產業合作共贏的新模式,將為贛州市打造國家內陸雙向開放試驗區、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注入新動能,同時進一步鞏固深圳港國際中轉港地位,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。
" 深贛歐 " 班列啟程 建立國際運輸新動脈
滿載著紡織服裝、家用電器、日用百貨等產品的 " 深贛歐 " 中歐班列從深圳鹽田港首發啟程,到達江西贛州國際陸港后,經贛州海關辦理二次轉關后集結再出發,與贛州國際陸港啟運的家具、電子產品等貨物共同發往歐洲,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,終點是德國杜伊斯堡。

" 深贛歐 " 是中歐班列的一種創新模式,將現有的 " 贛歐 " 班列延伸到深圳,在深圳始發到贛州集拼,是兩地開展中歐班列多點集結模式的最新探索,更是深贛兩地結合各自優勢降低運輸成本的有力舉措。
班列的開通有效整合了沿海和內陸資源,實現互聯互通、優勢互補、合作共贏,打造了一條新的國際物流通道,將對內陸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 " 橋頭堡 " 和國際貨物集散地,產生巨大的帶動效應,推動我國更多的產品和品牌走出去,助力 " 一帶一路 " 建設。
深圳晚報記者 葉洋特 編輯 謝啟宗